13706117273
新材料產業大而不強 三大難題待解
發布時間:2025/3/31 15:12:36 482人看過 字號:大 中 小
“十三五”規劃出臺使新材料行業迎來重要的發展契機。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認為,新材料領域產業前景良好,到“十三五”末市場規模將達萬億元。而石墨烯、3D打印、超導等前沿材料的快速發展,則有望在未來繼續催生出千億級市場空間。
然而,當前新材料產業發展卻存在許多發展瓶頸。中國鋼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周少雄指出,中國新材料產業在品種、質量、數量上距離未來需求上仍有很大差距。2025年,中國民用航空航天和武器裝備建設對高等級碳纖維需求總量將超過2萬噸/年,但是目前能夠滿足使用需求的國產碳纖維一個品種;中國航空發動機對高溫合金的需求將達2萬噸/年,但是目前總產量約為1萬噸/年,而且質量和性能較低。
就“十三五”新材料相關政策及未來健康發展,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業司綜合處處長常國武指出,當前,要突出解決新材料的市場應用瓶頸。如何破解新材料的市場應用瓶頸?常國武提出,“十三五”期間,一是要采取措施,鼓勵企業把新材料用起來,形成新材料應用的長效機制,建立新材料的補償應用機制,依托重大用戶,聯合建立創新平臺,整合下游用戶需求,完善應用考核,從根本上解決資本投入不足的難題。二是高度重視新材料產業體系建設,“十三五”期間,主要建立新材料創新體系、標準體系、裝備體系、統計體系、評價體系等,解決應用評價缺失、新材料標準制定周期過長等問題,通過一套科學的量化體系,引導市場應用和資本投資。三是要注重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,工信部將落實國務院“簡政放權、放管結合”的精神,在產業示范化、規范化、重大工程方面引導并支持投資。四是要分類解決不同種類材料的發展問題,重點解決先進基礎材料低端產品過剩、果斷產品依賴進口問題,以及關鍵戰略材料技術攻關存在瓶頸等問題。